
近日,恩施慧宜中西医结合风湿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实施了全州首例双腔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为高龄、消瘦、易感染、有美容需求、上肢血管入路条件差以及既往多条电极残留的需起搏器治疗的患者带来了房室同步的新方法,标志着我州心脏介入诊疗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韩大爷今年81岁,两年前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家人送到医院就诊,经过冠脉造影检查,诊断为冠心病,经治疗后好转。去年,韩大爷因血压难以控制及肾功能恶化,到恩施慧宜中西医结合风湿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经检查确诊为肾动脉狭窄,并进行了肾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病情稳定,但一周前他又出现心悸、头晕黑矇等症状。入院以后,张宏伟带领他的团队对韩大爷进行了系统检查,诊断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有进一步行起搏器治疗的指征,但患者高龄、消瘦、囊袋出血风险高,植入传统心脏起搏器的风险大。为了将手术创伤及术后并发症降到最低,经过充分评估和充分的术前准备,最终成功为韩大爷实施了双腔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

心脏起搏器应用于临床已经60多年,是缓慢性心律失常有效的治疗手段。传统心脏起搏器由导线和脉冲发生器组成,需要经静脉植入导线并制作皮下囊袋,因此导线及囊袋相关的并发症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问题。有研究入选了5492例起搏器植入患者,随访发现9.5%患者发生至少1种并发症,导线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高达2.4%,不仅影响起搏器的正常工作,而且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




无导线起搏器的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Spickler首先提出。2019年12月,Micra无导线起搏器获批在国内上市,用于临床。无导线起搏器是集脉冲发生器与电极导线于一体的新型起搏器,无需静脉植入心内膜导线,而是以微缩胶囊的形式植入患者的心腔内,因此也无需皮下切口和囊袋。尤其是双腔的无导线起搏器可以通过感知心房活动从而提供房室同步性起搏,Micra内由三轴加速度传感器,Micra AV可以通过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感知心房的收缩从而提供了房室同步起搏的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