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风湿医院〕     8307666 

健康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教 > 健康常识 > 正文

类风湿关节炎

●什么是类风湿关节炎(英文简写RA) ?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主要累及周围关节的多系统性的自身免疫性炎症疾病。其主要临床特点为对称性的多关节炎以周围关节损害为主,表现为慢性肿胀、疼痛、晨僵及功能障碍,早期即可有关节破坏,晚期导致关节畸形、强直和功能障碍。


●为什么会得类风湿?
  目前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一致认为与遗传、感染、内分泌和精神刺激等因素导致的免疫紊乱有关。
  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就是我们身体的警察。当“异己成分” 如细菌、病毒入侵机体时,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排除这些异物。当发生免疫紊乱时,免疫系统对自身和异己成分识别模糊,于是针对自身组织产生破坏反应,损伤正常组织结构,导致临床症状。


●类风湿会影响到内脏器官吗?
  类风湿可影响各类血管,表现为雷诺现象、各种瘀斑等;侵犯心脏出现心包炎、心肌炎等;也可累及肺、肾、神经系统等出现相应症状。


●类风湿起“疙瘩”是怎么回事?
  类风湿结节见于20%- 25%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多见于经常受压或摩擦部位的皮下,如肘部、膝部及跟腱附近。一般为直径数毫米至数厘米的硬结节,质韧如橡皮,一般无触痛,多紧贴骨面,不易活动。出现类风湿结节常提示疾病活动和出现其他内脏病变的可能性大。


●类风湿要做哪些检查?
  传统的风湿三项是指:“抗0” 、血沉、类风湿因子(RF)。RF在类风关中阳性率为50%-70%左右,持续高滴度RF常提示类风湿关节炎活动,骨侵蚀发生率高,预后不好。目前很多医院开展了“新三项”检查就是-抗环状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 K A)、抗核周因子(AP F),其中抗CCP抗体诊断RA特异性显著高于RF。新三项检查能大大提高早期诊断类风关的敏感性。
  血沉、C-反应蛋白、血小板、免疫球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及冷球蛋白高低均为判断病情是否活动指标; X线检查也能显示关节病变程度。基因检测HLA-DR4阳性者比阴性者预后差。


●怎样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①晨僵至少1小时;
  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
  ③腕、掌指或近端指间关节肿胀;
  ④对称性关节肿胀;
  ⑤皮下结节;
  ⑥类风湿因子阳和(或)抗CCP抗体阳性
  ⑦X线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稀疏和关节间隙的狭窄) ;
  以上7条有4项阳性者方可诊断为RA,应该注意满足此标准者已不是早期RA。


●什么是RA的规范化治疗?有何临床意义?
  类风湿的规范治疗强调早期治疗、联合用药、用药方案个体化及适当功能锻炼。国际公认的类风关治疗窗口期为3个月,即在发病3个月开始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的治疗。及时正确地应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可使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完全缓解;仅少数患者可能属难治性类风关,需试用不同的改善病情抗风湿药联合治疗方案、新型免疫抑制剂或其他方法。


●如何提高药物疗效?
  抗风湿药物大多数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而且用药时间很长,因此, 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地使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缓解症状、控制病情、预防骨质破坏和畸形。
  联合用药:由于RA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故无特效根治性药物,为了更好的控制疾病的发展,一般主张联合用药,帕夫林+甲氨喋呤、帕夫林+妥抒进行治疗,可以增强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树立信心,坚持治疗:现在社会上有人将类风湿关节炎称为“不死的癌症”,所以一旦患病,就十分恐惧。要树立信心,坚持按疗程服药。
  不轻信有立竿见影的“特效药”,应找正规医院风湿科就诊:有些患者病急乱投医,今天在这里看,明天又在那里看,钱没少花,病还耽误了。有些人只看眼前效果,迷信“江湖游医”。其实对类风湿关节炎这样的顽症,不会有今天吃明天就见效的药,应静下心,坚持治疗,坚持服药,一定会取得明显效果。


●如何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
  多数免疫抑制剂都有胃肠道不良反应,尽量饭后服用或配服护胃药如硫糖铝、法莫替丁等以减轻对胃粘膜的损害;定期去医院检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以监测药物不良反应;遵医嘱配合用药,如服用甲氨喋呤须加用叶酸;使用激素类药物最好加用钙片和维生素。

  • 0718-8307666

  • 湖北省恩施市金龙大道青树林区一号路

  • 3253867885

  • 扫一扫微信二维码